童心同趣探科学

作者:马君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马君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06日

童心同趣探科学

无锡市藕塘中心幼儿园马君

摘要:幼儿学科学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主动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可以获取广泛的科学经验,学习科学方法,发展智力和好奇心,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萌发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那么,如何才能使孩子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科学  主动  探索

一、激发兴趣,拓宽孩子探索空间。

兴趣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动力,它表现为幼儿对事物的心理倾向性,孩子天生好奇好动,特别喜欢注意新奇事物,而《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区域活动中的科学探索活动,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可以使孩子在自主活动中积极的进行探索,激发孩子更大的兴趣,从而积极自主地进行探索。如:今天在科学区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蒋梓骏一开始把两个短管拼接成了一根长管,然后他把珠子往管口一放,珠子就咕噜噜地滚了出来,孩子兴奋地直叫:“老师快看,珠子滚出来了!”接着他又把直管改装成弯管,尝试着让珠子穿过弯管。可是,珠子像是在跟他捉迷藏,居然没有滚出弯管——卡住了。蒋梓骏一脸疑惑地自言自语道:“咦!珠子怎么滚不出来?”他把弯管拆了重新组装,再次进行尝试,结果还是失败了。看到他接连尝试几次都没有成功,我正准备要介入,这时坐在旁边的王文轩站起来说:“我来帮你看看。”于是两个小朋友开始研究为什么珠子滚不出来?“洞洞没有堵住呀!”王文轩说。“可是珠子就是滚不出来呀!”蒋梓骏一边说一边和王文轩把管子倾斜过来,这时珠子居然滚出来了。“老师,珠子出来了!珠子出来了!”蒋梓骏激动地又蹦又跳。“你能告诉老师这次珠子为什么会滚出来吗?”“刚才我们把另一根管子斜了一下,珠子就掉出来了。”“原来珠子是被卡住了。”一旁的王文轩也激动地回答。

幼儿科学教育是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主动探究、帮助幼儿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活动。《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为: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在幼儿园各种形式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如何科学有效地贯彻《指南》精神,落实科学教育目标,其指导方法、策略的把握尤为重要。

从游戏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探究能力是无限的。他们可以通自已过不断地尝试、操作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我们则要认识到孩子们的力量,大胆地放开手,充当孩子们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科学活动的过程。另一方面,小朋友们已经有了一起合作的意识,能主动互相帮助,看到蒋梓骏遇到困难,王文轩立即上前帮忙。游戏中孩子们还能自由组合、积极讨论解决问题。  

二、勇于实践,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实践中才易发现问题,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易解决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我注重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尽量给孩子创造实践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如:我在科学区中投放了各种各样的纸和一盆水,让孩子们自己玩。他们有的折纸,有的把纸放在盆里玩,放进盆里的纸湿了一张又一张,玩了一会儿就没有兴趣了。在今天的游戏中,我给小朋友出了一个问题,不同的纸放在水里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小朋友专心地操作起来。可是,我发现通过第一轮的操作,幼儿对每种纸的吸水性能都有了感性的认识,知道餐巾纸的吸水性最强。过了新鲜劲后,幼儿操作活动的兴趣已不高。于是,我自言自语地说:“怎样改变餐巾纸的吸水性能,让它慢慢地沉下去呢?”并装模作样的拿了张餐巾纸在水面上摆动了几下,幼儿的活动兴趣再次被激活,他们通过不断尝试,想出了许多办法,有的将餐巾纸双层叠,有的将纸折成小船,有的将餐巾纸放在铅画纸的上面,有的将餐巾纸放在牛皮纸上……一个小小的问题,为幼儿创造了一种激励创造性思维的适宜气氛。通过孩子的努力,一个个新奇的方案产生了,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了创造的乐趣,游戏结束后,他们还在思考新的方法呢。

活动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活动的过程却给我留下了一些启迪。幼儿的科学不同于成人的科学,幼儿科学具有更多的直觉,幼儿的科学是行动中的科学。在幼儿心目中,科学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科学就是他们的生活本身,是他们的每一个行动本身。正因为幼儿科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所以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尽量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注重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一方面我们要解放幼儿的手脚,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做中学”;另一方面更要解放幼儿的思维,让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不是跟随着教师的思维方式去寻找某个问题的固定的唯一的答案,让他们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教师在活动中应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问题和讨论,对孩子多一些欣赏,使教师成为与孩子共同探索讨论的伙伴,从观察、了解到理解孩子,在真正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讲究方法,培养幼儿大胆质疑。

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问,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对孩子提出的问题,应积极引导,耐心地指点,鼓励他们在探索中寻求答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如:区角游戏的时候,科学区的小朋友发现了一个新玩具“盐”。“盐,怎么玩呀?”蒋梓骏说。“我知道,盐可以放在水里一会就能溶解了。”张扬果儿说。“可是,这样一下子就玩好了呀!”“我想起来了,我在我妈妈手机里看到过盐跳舞。”郑雨菲说。“跳舞?怎么跳舞啊?”“就是把盆子用袋子罩住,然后撒上盐,我们再大声喊,盐就会跳舞了。”“盐真的会跳舞?我们快去试试吧!”说着,蒋梓骏、张扬果儿和郑雨菲开始了探索。只见他们用塑料袋罩住脸盆,用胶带粘牢,再撒上盐。蒋梓骏就朝着脸盆喊起来,可是很奇怪,盐宝宝没有跳舞。张杨果儿和郑雨菲不信,也来试试,可是都失败,这是怎么回事呢?“是盐放少了吗?还是塑料袋没扎紧?我们再来改进一下!”蒋梓骏说着,又重新干起来他们将塑料袋绑的牢牢的,多增加了盐,这次,果然盐都跳起来了。“为什么盐会跳舞呢?为什么有声音的时候才能跳起来呢?”张杨果儿不解的问。“我们还是去问问老师吧!”郑雨菲说道。“因为你们将塑料袋紧紧地裹在盆子上就像一层鼓面,声音传到鼓面上,鼓面振动,所以鼓面上的盐会不停地运动,就像在跳舞一样。”

通过科学区新投放的材料“盐”,让孩子们在一步步的探索过程中发现了盐会跳舞的秘密。盐怎样才能跳舞呢?盐为什么会跳舞呢?大家在不断地尝试和自主探索中找到了答案,在游戏中感受到科学的奥秘。

总之,在孩子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及时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纳入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去学习、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科学,达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要求。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